04-“计算机之父”为啥被当成骗子?
你好,我是悦创。
上一讲,我跟你解释清楚了一个问题,编程就是告诉机器要做什么样的事情,该怎么做。我还特地跟你强调了一下,这句话里说的是“机器”而不是电脑,或者说计算机。因为上一讲里提到的两位发明家跟计算机没啥关系。
但今天说的这一位大科学家,倒跟计算机有关——有些人认为,他就是“计算机之父”。只不过,他发明的机器,仍然跟咱们今天的计算机不太一样。不过,他那台机器,可是超级厉害。有多厉害呢,你听我慢慢说,就明白了。
这位科学家的名字叫查尔斯·巴贝奇。巴贝奇小时候可能跟你一样,充满了好奇心,尤其是对各种机械。他喜欢把玩具、闹钟啥的拆个稀巴烂——你一定也这样做过吧?而且很可能你拆完了就装不回去了,或者装是装回去了,但多了零件出来。巴贝奇就不是这样了,他拆完任何东西,都可以原模原样装回去。

除了在机械上很有天赋,巴贝奇还是一个实打实的数学天才。他轻轻松松考进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。三一学院你可能没听说过,但大名鼎鼎的牛顿,也是从这里毕业的。

在这么厉害的地方,巴贝奇是不是能学到更多厉害的知识呢?巴贝奇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,可学着学着巴贝奇就觉得不对劲了,这老师的水平怎么还不如自己高呢?老师不如自己,那巴贝奇就自己想办法去学。
后来,巴贝奇成了剑桥大学的数学教授——注意哦,他还不是一个普通的数学教授,而是一个拥有特别头衔的数学教授。这个头衔啊,在同一时间,只能有一个人拥有,特别厉害。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牛顿,以及著名的霍金,都曾经拥有过这个头衔——你就可以想象,巴贝奇有多厉害了。
更厉害的是,巴贝奇还通过自己的数学知识和机械知识,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——因为他改进了“数学用表”。
诶,啥是“数学用表”啊?其实,数学用表,就是事先把一些特殊计算的结果算出来,印成一本书。如果你在计算当中,要用到这些特殊计算了,翻一下这个数学用表,就可以直接知道结果了。
比如说吧,你一定学过九九乘法表。九九乘法表就是一种简单的数学用表。在航海以及天文观测上,会用到很多复杂的数学用表。
不过,当时这些数学用表都是手工计算的,难免会出错。你的九九乘法表背错了没关系,顶多也就写错几道作业题,可航海用的表要是出错了,那船走的航线就会出错,很可能就会导致海难,是会出人命的。
怎么办呢?巴贝奇想到了,人会不小心算错,但机器不会呀。于是,他就试着用机器代替人工计算。不过,这些复杂的数学用表可不是用简单的加减乘除就能算出来的——而需要用到很复杂的数学运算。那么复杂的计算,当时的计算器可做不了。
怎么办呢?巴贝奇就自己造了一台能做这种复杂计算的机器,叫差分机。

巴贝奇先是造了一台功能简单的差分机。这台简化版的机器表现得特别好,用它做的数学用表几乎没有什么错误,巴贝奇很受鼓舞,于是想做一台真正的、完全符合自己设计的差分机。英国政府也特别支持他,出钱支持他造机器。
可是造着造着,巴贝奇就觉得不对劲了,差分机的精度要求太高了,有些零件,精度误差甚至不能超过0.03毫米,这是什么概念呢?比一根头发丝还细。这要求在当时根本就做不到。
英国政府花了好多钱让巴贝奇造真正的差分机。结果,钱快花完了,却还没见着差分机的影子。英国政府受不了了**,停止了资助**,还拿走了很多零件。
巴贝奇的梦想算是彻底破灭了,他甚至被当成一个骗子,名誉扫地。有意思的是,在1991年,人们按照巴贝奇的方法真的造出了一台真正的差分机。巴贝奇并不是骗子,只是他生活的时代,还配不上他的思想罢了。
咱们说回到巴贝奇,差分机是没法造了,可他没有闲着,又开始琢磨另一件厉害的东西,叫分析机——今天所有的计算机都和分析机有关。
那什么是分析机呢?
巴贝奇想,之前的差分机只能拿来做一种数学计算,而且还要花那么多钱,实在是太不划算了,我能不能造一台机器,能完成好多种计算呢?
那怎么让一台机器完成好多种运算呢?巴贝奇就想,机器可以是固定的,但我可以往机器里插入不同的“卡”啊。这些卡上都提前打好了孔,就有点像前一讲说的打孔纸。这些孔记录着规则,告诉机器该怎么工作。
这样一来,只要换不同的卡,机器就能干不同的工作了。巴贝奇的这个想法,引起了一位女数学家的兴趣,她叫埃达。

埃达觉得这个想法太棒了,要是真有这样一台机器,不光能做数学计算,还可以在各个方面给人们提供帮助。她甚至写了一些可以给分析机用的程序。
很多人认为,埃达写的这些程序,已经和今天计算机程序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了。所以,很多人把埃达称为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员——注意哦,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员,是位女程序员哦。
顺便说一句,这位埃达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地方,那就是,她的爸爸是英国最有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。
虽然埃达很重视分析机,但分析机却根本造不出来——它比差分机还要复杂。巴贝奇只完成了分析机的一小部分。现在,这一小部分还在伦敦科学博物馆里,如果你有机会去那里,可以亲眼看一看这台机器。

在巴贝奇之后,还有很多人使用类似的思路,制造了一些有意思的机器。比如,被尊为“人工智能之父”的图灵,就设计过一种叫“图灵机”的机器。图灵机是要用一条打着孔的纸条来让机器知道,接下来要做什么任务。你看,这个想法是不是和巴贝奇的分析机特别像?
那无论是图灵机还是巴贝奇的分析机,他们的思想都是建立一台通用的机器,根据你放入的程序不同,就能完成不同的任务。今天,人们就把这种计算机叫做通用式计算机。你今天用的手机、电脑都是通用式计算机,只要点开不同的程序,它就能完成不同的任务。
其实,这种建立通用模型的思想也特别重要,你要是学会了,对你的学习也特别有帮助。
比方说做数学应用题吧,应用题有那么多种,不可能把所有题目都记住,对吧?怎么办呢?咱们就可以建模型。
当然了,咱们也不可能建立一个模型能适用于所有的数学题,但没关系,你可以给一些相同的题目建模型,比如,你可能会经常碰到年龄问题,这一类问题就可以建立一个模型,甭管谁比谁大、谁比谁小,都想办法找他们的年龄差,这样你就可以举一反三了。同样的,你还可以建立追及问题模型、间隔问题模型等等等等。这就是建立通用模型的重要性。
那刚刚,咱们提到了图灵机,图灵机只是图灵提出的一种数学模型,并没有真的造出来,但是,图灵真的造出过一个机器,这个机器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世界的走向。到底是什么厉害的机器呢?咱们下一集再说。
更新日志
b93c4
-于daad8
-于1c35a
-于aed17
-于f14b0
-于e6ce4
-于69882
-于772c4
-于e6a0f
-于cbb3a
-于610fe
-于f08aa
-于76989
-于86c50
-于027da
-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