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力脑|01-运用三个方法,让孩子比你更聪明

你好,我是悦创。也是程序员奶爸👨💻,日常在育儿这门“无图纸编程”里反复 debug,不断 refactor👷。
今天来和你聊个让我“脑洞大开”的研究案例,主角不是高智商的精英大学生,而是——年纪还不到 4 岁的小朋友 👶。
1. 孩子的思维为何比成年人更灵活?
如果问你:“4岁的孩子和美国顶尖大学的学生相比,谁更聪明?”
你或许会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当然是大学生啦!”但事实可能出乎你的意料。
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家 Alison Gopnik 教授曾做过一个经典实验:她让一群4岁的孩子和一批伯克利大学的学生完成两项任务。
- 实验一:简单清晰,每个人要找出哪个物体能点亮一台机器,孩子和大学生都轻松完成。
- 实验二:更复杂,要求两个特定物体共同点亮机器。出人意料的是,孩子们的表现远超大学生。
这是为什么呢?其实在现实生活中,一般是一把钥匙开一只锁,一个物体驱动一台机器。所以,在第二个实验里,成年人会不由自主地引用这些老经验,脑子转不过弯来。这种思维僵化是非常根深蒂固的,实验者已经向大学生展示了这台机器需要两个物体才会亮,但是他们的选择还是会被老经验影响,还被一个物体驱动一台机器的思维限制。而孩子不一样,他们非常快地接受新的设定,并且使用新的两个物体对应一台机器的规则来完成挑战。
2. 经验为何成为思维的束缚?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当你在北京街头看到一个穿裙子的孩子时,这个孩子是男孩的概率大,还是女孩的概率大?
你会立刻判断出“女孩”概率更大,答对了!你同时问你的孩子,他也可以立刻猜对。
为什么呢?
这是因为你的经验告诉你:在中国男孩一般穿裤子,女孩一半穿裤子,一半穿裙子。
我们现在换个场景,有一天你和孩子到苏格兰去旅行,远远地看到一个穿裙子的小孩,还是来猜猜小孩的性别。这个时候,你家孩子更可能回答对,就是这穿裙子的孩子是男孩,而你可能还在犹豫甚至答错。
为什么呢?
因为,你家小孩如果知道在“苏格兰”,“男孩都穿裙子”,他会极快地把这个新的经验利用到男女判别上。而大人可能还会被老的在中国的经验所干扰,所以判断慢很多,也更可能出错。(省字版:经验在干扰我们的判断)
认知科学系列研究发现:孩子们在面对新鲜情境时,往往比成年人表现得更聪明。究其原因并非孩子拥有更多知识,而是成年人过多依赖旧有经验,难以迅速调整,而孩子却善于快速接纳和整合新信息。
这个研究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观察是一致的:手机上的新功能,智能电器的新玩法,你家小孩学起来,比爷爷奶奶快,甚至比你还要快!
想象一下,未来你的家中购买了第一台家政机器人,谁能更快地掌握这个新鲜事物?答案显而易见——很可能是你的孩子。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牛,有多少知识的积累,恰恰是你的经验限制了你接受新的信息,而孩子的思维却更加灵活。
当然,成年人不像孩子一样思维灵活,随时准备接纳新的信息,也是有进化原因的。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的时间里,生活环境的变化是很慢的。所以,成年人学到的经验,是非常有价值的,不会轻易地过时。但是,时代已经改变,旧有的经验过时得越来越快,想想我们从BP 机到手机的转换,从一般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转换,迅速掌握这些新工具新视野,在快速变化的如今,变得越来越重要。
3. 如何保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?
要让孩子保持思维灵活和开放,关键就在于保护他们天生的好奇心。《悦创的家庭育儿宝典》给大家提供三个实用的建议:
一、鼓励孩子大胆探索,激发好奇心
好奇心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动力,促使你的孩子保持学习的心态。只要确保安全,你就应该尽量鼓励他们去好奇、去尽情地探索和观察。
例如:当我们只是看小孩在安静地、一动不动的盯着小鸡小鸭观察时,其实有关这些动物行为的各种数据正在迅速涌入他的大脑,他正在学习这个世界的规律。
千万不能在他观察一朵野花的时候,一把拉起他说:“快走,上美术补习班去。”因为当他观察野花的时候,得到的关于大自然的美的感悟,说不定比美术课还多呢。
切记:你不必催促他离开去上所谓的“更有意义”的课,因为他正在用最自然的方式学习这个世界的运作规律。
我举这两个例子,就是要强调:孩子好奇的东西很可能是鲜活的、大自然的知识,而不是抽象的课本知识,这个恰恰是在育儿早期最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形式。
所以,有条件的家庭,可以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、大自然,或探索新开的游乐场,让孩子从生活中真实而丰富的刺激中汲取养分。这些鲜活的事物是最容易激发孩子的好奇心,本质上就是在练习孩子整合新信息的能力。
二、利用家里的日常事物培养创新思维
除了到外面去找新刺激之外,其实你也可以利用家里的熟悉场景和小道具,让孩子探索。
在家中也可以提供探索和创新的机会。
比如,跟孩子合作搭一艘玩具船,但是搭建玩具船的所有小部件都要孩子自己去找,利用家里现成的小材料。比如一个空盒子做船舱,用一根吸管做桅杆,等等。这就是在鼓励他找到熟悉物品的新特点,这样他就能更容易地意识到,一般的事物其实不是只有一个目的,一个用途,而是可以灵活地组成新事物。(省字版:培养孩子用新眼光看待熟悉物品)
类似的,你给孩子买玩具的时候,也可以多买些开放式玩法的玩具,比如乐高、积木、黏土、磁力球之类,这些玩具都是要求孩子可以自己琢磨玩出新花样的,而不是有标准答案的。尽量少买那种只有一两种确定玩法的。(省字版:选择没有唯一标准玩法的玩具,更能培养孩子自由探索的兴趣。)
这样一来,他就不会只有看到新奇的东西才有好奇心,只有新的刺激才能让他感兴趣,不会看到熟悉的事物就自动放弃探索。而是能一直保持好奇心,能对耳熟能详的事物都能提出新的看法和创意。
三、慎重对待孩子的探索成果,不做负面评判
比如,孩子在外面玩,忽然兴冲冲地跑回来说:“爸爸,你看我捡到个什么?”你一看,唉,不就是一个又脏又破的橡皮筋嘛。但是,这在你孩子的眼里,可是个新奇的宝贝,他拉一拉橡皮筋就变长,手一放橡皮筋又缩回去了,他从这上面发现了很多以前他不知道的东西。
在他的大脑里其实刚刚发生了一次神奇的新奇经验整合的过程,如果你这么轻率地否定他的探索结果,他就会怀疑自己的这个体验,“哦,原来我对于新信息的判断标准是错的。”那他下次再看到新奇的东西,就不会立即激发这个新奇经验整合过程,而是先想一想:“这个东西,爸爸也认为它新奇吗?”这个外在就表现为,孩子慢慢地失去了好奇心。
所以,哪怕孩子不过是捡来一个橡皮筋,你也不能说:“这是什么脏东西,快扔掉!”而应该说:“哇,这是什么?你来说说它有什么特别的。”然后你就能听到孩子滔滔不绝地说出对这个橡皮筋上的发现。这就是他把新信息整合到自己大脑里,又重新整理之后输出了。
既然是孩子的探索,就不要随意否定他们,要让孩子来主导,让他去整合信息,形成自己的判断。然后,当孩子有能力形成自己的判断时,家长就可以发挥另外的作用,给孩子们指向一些新信息,引导孩子注意一些他们看不到的、疏漏了的信息。这里的重点就是让孩子知道,答案不是唯一的。
比如,你带孩子去爬山,爬了一天后问孩子:“你今天在山上发现了什么?”
孩子说:“我发现山上比下面冷多了!”
这个答案可能跟你期望的不一样,因为在你看来,今天最独特的体验是这座山的风景,只有这座山上有。至于山上冷不冷,这算什么发现呢?
可是你不能因此就干涉他的判断,直接说:“山上当然比下面冷,这有什么稀奇的?”这时候你应该首先肯定他们的感受,然后引导孩子,你可以说:“是的呀,山上确实比较冷。你看!你有没有看到路上的瀑布多漂亮啊,这些树叶的颜色多美啊!”这样的话,孩子的思维就自然而然被你引导了,以后新事物送到眼前了,他们也更可能接受多元的思考角度,正确估计新形势。
4. 悦创的小提醒
我们的育儿目标,从来不是让孩子和我们一样聪明,而是要帮助他们超越我们。只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、灵活性、开发性思维,他们便能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,保持强大的适应力和超越我们的聪明才智。
小结
在日新月异的未来世界,你的孩子天生就是一个有灵活思维的学习者,在新的变化面前,你孩子比你聪明。这个就表现为孩子超强的好奇心。所以,我们需要在育儿中,有意地保护他的好奇心,具体做法就是:
- 鼓励孩子去探索、观察大自然、博物馆等新奇的事物。
- 也在家里引导孩子探索看上去是熟悉的东西,观察出新用途。
- 管住嘴,不要对孩子的探索结果作出负面评判。
公众号:AI悦创【二维码】

AI悦创·编程一对一
AI悦创·推出辅导班啦,包括「Python 语言辅导班、C++ 辅导班、java 辅导班、算法/数据结构辅导班、少儿编程、pygame 游戏开发、Web、Linux」,招收学员面向国内外,国外占 80%。全部都是一对一教学:一对一辅导 + 一对一答疑 + 布置作业 + 项目实践等。当然,还有线下线上摄影课程、Photoshop、Premiere 一对一教学、QQ、微信在线,随时响应!微信:Jiabcdefh
C++ 信息奥赛题解,长期更新!长期招收一对一中小学信息奥赛集训,莆田、厦门地区有机会线下上门,其他地区线上。微信:Jiabcdefh
方法一:QQ
方法二:微信:Jiabcdefh

更新日志
c20fd
-于0f3a1
-于7a819
-于226ec
-于34371
-于b54a6
-于8c5f4
-于08dc8
-于10c5b
-于17ad7
-于545c0
-于87707
-于6cea4
-于70353
-于ae8a4
-于9bfdc
-于4d098
-于1c35a
-于cbb3a
-于76989
-于86c50
-于027da
-于